《學術論文摘要撰寫》:本文是一篇關于學術論文論文范文,可作為相關選題參考,和寫作參考文獻。
摘 要:針對學術期刊投稿和編輯中論文摘 要大面積寫作不規范的現實,以數例研究學術論文摘 要寫作的論文摘 要編寫不規范為典型案例,指出摘 要“摘而無要”、“摘而不要”的原因是作者不懂不學摘 要寫作規則,編輯對摘 要編寫的理解不深,也對摘 要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而背后反映的問題本質是缺乏學術規范培訓,缺乏學術常識,學術精神喪失.
關鍵詞:學術論文;摘 要;學術精神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973(2011)02-0127-03
例1:《學術論文摘 要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一文的摘 要原文如下:
闡述了高校學報論文摘 要寫作中存在的5種問題,作者應高度重視摘 要的四要素和掌握其撰寫方法,編輯要加強對摘 要的加工能力,以提高論文摘 要的信息功能.
筆者仔細閱讀了這篇約3000字的論文.在引言中作者闡述了摘 要的重要性,并引用國家標準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對摘 要的定義,概括出摘 要的四個要素: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然后文章分兩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科技論文摘 要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分別論述了五個方面的問題,即:未選準摘 要類型,摘 要要素殘缺,喪失摘 要特點,以“本文”開頭未用第三人稱,和標題、引言雷同.第二部分“提高摘 要撰寫質量的途徑”,作者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分別為“普及摘 要知識,提高作者撰寫摘 要的質量”和“編輯必须加強對摘 要的加工力度”.
通覽全篇,感覺作者還是有比較豐富的編輯實踐工作經驗,對摘 要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的歸納還不错(并非盡善盡美),但十分遺憾的是,這篇研究摘 要寫作的摘 要太過簡單,失去了摘 要的意義,讀者讀后也不能深切地了解文章的本質和創新之處.對于不知如何寫摘 要的寫作者而言,這種“摘而無要”的寫法無疑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筆者嘗試對原摘 要改寫如下,希望互相對比,以加深理解摘 要的含義和正確寫法:
學術論文摘 要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未選準摘 要類型、摘 要要素殘缺、喪失摘 要特點、以“本文”開頭未用第三人稱和和標題、引言雷同五方面.摘 要寫作不當對讀者閱讀、文獻檢索和二次、三次文摘影響甚大.普及摘 要知識是提高作者撰寫摘 要質量的重要途徑,編輯重視對摘 要的加工整理是保證高質量出版的關鍵.
通過以上改寫,讀者就能概要了解該文的主要內容,而對不熟悉摘 要寫作知識和技巧的讀者來說,通讀摘 要和全文,也就知道了該怎樣寫摘 要,這就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例2:《學術論文中文摘 要編寫及常見錯誤辨析》一文的摘 要如下:
摘 要的作用在于為讀者閱讀提供選擇,方便文獻的檢索,促進一次文獻向二次文獻的轉化.因此在摘 要編寫中,應遵循其編寫規律和規范,采用標準化的格式和語言,从而提高學術論文摘 要質量.
這篇摘 要也出現了“摘而不要”的情況,讀過這不足百字的摘 要后不知本文的主要思想和文題中所說的“常見錯誤”究竟有哪些,這是犯了摘 要過簡的毛病.下面通過分析文本的具体內容來看一看這篇文章具体都談了哪些內容.
本文的一級標題共有三個.一是“摘 要的概念、要素及其編寫要求”,主要敘述了摘 要的作用,摘 要的類型,摘 要的要素和摘 要撰寫的幾項要求.二是“學術期刊摘 要撰寫存在的問題”,在此之下分列了四項內容,即:“簡單地重復題名和正文中已有的信息”、“編寫不規范”、“語言不精練”和“摘 要過于簡單”,各標題之下又分列了若干四級標題進行詳細探討.三是“如何編寫符合標準要求的摘 要”,下面分成五項內容具体闡述,即:“認真研讀論文”、“要了解和掌握摘 要的內在邏輯結構”、“注意語法結構”、“使用標準化的語言”和“摘 要要真實反映原文”.通讀全文,筆者感覺這篇文章寫得還不错,既告知讀者摘 要的主要內容和寫作要求,又指出摘 要撰寫中通常所犯的錯誤,使不會寫或寫作不熟練的作者从中吸取經驗教訓,還從更高的層面告訴讀者怎樣寫出符合要求的高水平的摘 要來.這樣一篇不错的文章,只可惜它的摘 要太簡,簡到讓讀者無法了解掌握本文大意的程度.這樣的摘 要和其說有,還不如說無,因為它提供的實質性內容太少.筆者結合原文嘗試寫出它的摘 要如下:
摘 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作用主要是為讀者、信息人員和計算機檢索提供方便.摘 要的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摘 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等12項內容.撰寫摘 要應避免簡單地重復題名和正文中已有的信息,不得使用第一人稱,不對論文內容加以評論,要注意語言精練,高度概括,但也要避免過于簡單.編輯在修改摘 要時要研讀原文,使其更真實反映原文.
經過上述改寫,筆者覺得這樣的摘 要大体上反映了原作的主旨和基本內容,至少比原摘 要內容更充實,使讀者對原文內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除此兩例外,《學術論文摘 要的主位結構初探》一文的摘 要只寫了一句話:“本文初步分析學術論文摘 要語篇的主位選擇及主位推進模式,發現主位結構對于解釋論文摘 要的語篇組織和連貫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指導其寫作”.《怎樣撰寫論文摘 要》的摘 要是這樣寫的:“摘 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 要不同于引言、提要;摘 要有報道性、指示性和報道/指示性三種寫法.寫摘 要要注意它的詳簡度、內容結構、注意事項.”它除了給出摘 要的定義和分類外,文題中“怎樣撰寫”的概括內容一點兒也沒有反映出来,這是本摘 要的致命缺陷.《試論學術論文摘 要的寫作》的摘 要存在著生搬硬套的毛病.《學術論文摘 要的撰寫及常見錯誤辨析》的摘 要開篇就說“摘 要猶如論文的眼睛”,這種比喻似無必要,因為即使不懂摘 要寫法的人,也能從“摘 要”二字大概猜出其含義.
上文以“反面教材”的方式列出了“摘 要不能那樣寫”,那么,究竟怎樣寫出合乎要求的摘 要呢?以筆者的體會和工作實踐,首先是作者理論上要知道摘 要該怎樣寫,這可以通過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6447-86中《文摘編寫規則》來認識和體會.其次,作者要認識到撰寫摘 要的重要意義.如果知道了“怎么寫”,又在思想上很重視,寫出合乎規范的摘 要并非難事.筆者在編輯學術期刊中發現,絕大部分學術論文的摘 要都不合乎規范,包括一些教授和博士、博士生的摘 要在內.按筆者的體會,絕大多數作者是不懂,也有一部分作者是不重視.我國學術傳統中一個致命缺陷是缺乏學術規范,造成了今日的許多學人缺乏學術規范方面的基本功培訓,這是造成今天大多數摘 要寫作不規范的根本原因.學會撰寫摘 要是从事學術研究的一項基本功,也可以說是學術常識.現在我們在常識上還要反復強調,還要普及,這只能歸結到學術基本功的培訓有疏漏,學術態度需要端正,學術精神值得反思.鑒于學術論文摘
學術論文論文參考資料:
結論:學術論文摘要撰寫為適合學術論文論文寫作的大學碩士及相關本科畢業論文,相關完整的論文范文3000字開題報告范文和學術職稱論文參考文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