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文獻綜述》:本文關于文獻綜述論文范文,可以做為相關論文參考文獻,與寫作提綱思路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發生來自內部或外部的控制權爭奪現象.關于控制權爭奪諸多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和理論研究,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控制權爭奪产生的原因、控制權爭奪的表現方式、控制權爭奪對公司績效等的影響以及大股東維護自身控制權的方法.
一、控制權爭奪的原因
控制權爭奪在實踐当中主要表現為股權的爭奪.盧文道(2014)認為在我國很多上市公司存在著一種股權結構分散的多元化趨勢,以往的一股獨大的現象逐渐變弱,這就為其他股東進行控制權爭奪埋下了隱患.龔俊瓊(2015)認為控制權爭奪的目的就是為了自身戰略目標的實現.外部的投資者通過在二級市場或者中小股東手中收購目標公司的股份,稀釋目標公司股東的股權并獲取一定的控制權,然后派出代表選進董事會及監事會來保障自身目標及利益的實現.
從現代公司的治理實踐中來看,不仅仅是我國,世界上絕大多數上市公司都處于一種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一種二權分離的狀態当中.張愛俠(2007)認為現如今的公司治理實踐当中,由于控制權和所有權相分離使得企業的管理經營效率低下,導致公司的股價下跌、收益下降,為了使得公司經營效率低的狀況得到改善某些持有異議的股東就會謀取控制權,實現自身的利益.馬磊(2010)認為對于掌握著公司經營權的職業經理人在控制權爭奪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為了謀求自身利益而和外部投資者聯合參和控制權的爭奪,還是作为一個可信賴的,注重承諾的管理人的角色和委托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能夠對公司的控制權产生一定的影響.馮果等(2011)認為在解決公司治理的問題当中,要著重解決的就是控股股東和職業的經理人之間的矛盾,由這兩者之間产生矛盾進而引發控制權爭奪的現象也是最為典型及具有特色的.劉曉煜(2014)也認為,現代企業不可避免的會使其所有權和控制權相分離,這也是企業成長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需要把企業的經營管理權分離出去進而交到職業經理人的手中;職業經理人手中掌握了絕大部分的控制權,卻可能因為對利益的要求不同而發生控制權爭奪的現象.
二、控制權爭奪表現方式
(一)大股東和中小股東
在上市公司当中,大股東因為持有公司相對較多的股權从而擁的 權也比中小股東的多,然而由于其代表的利益主體不同、對公司的發展戰略認識不同,大股東就不可避免的會做出一些有損中小股東權益的行為.這就使得中小股東和大股東之間可能因為各種利益的沖突而产生控制權爭奪的現象.鄭國堅(2016)認為控股股東利用自身超額的控制權來達成自身的目標,其結果就是可能侵害到中小股東的利益,然而由于現在網絡新媒體的發展以及法律的不斷完善,中小股東也能在受到利益侵害的同時發出自己的聲音去奪取控制權,參和到公司治理實踐当中.
(二)大股東和大股東
對于大多數的上市公司而言,持有公司股權超過10%的大股東不可能只有一個,其中包括公司的創始人、外部投資者等.如果他們的利益能夠保持一致,那么這個時候可能會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但是大股東之間不能夠保證,也不可能存在著绝对的利益一致的情況.那么,既然利益會出現不一致就會出現矛盾和沖突,由于大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都較多,控制權相差不大,所以更容易出現控制權爭奪的情況.夏寧(2016)認為大股東之間在治理公司的過程当中由于治理理念的不同會出現相互不信任的情況使得矛盾爆發,并且由于大股東之間的利益訴求不同而互相之間不妥協會产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奪控制權的情況.
(三)大股東和職業經理人
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在公司發展的過程当中會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而引入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其中不僅包括外部投資者,還會引入職業的經理人來對公司進行治理.徐細雄(2012)等人認為聘請職業經理人并將公司的控制權讓渡給職業經理人能夠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但因缺少權利的制衡和約束機制,職業經理人為了自身的私利,就會發生類似控制權爭奪的“引狼入室”行為的發生.
三、控制權爭奪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一)控制權爭奪對公司價值的影響
控制權爭奪對上市公司價值的影響最直觀的體現就在股價波動上面.常麗(2015)等人認為控制權爭奪的事件發生后一旦第一大股東的控制權被分流,那么就會使公司的股價下跌,對公司價值产生 影響.
在我國的上市公司当中創業型的公司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對于這類上市公司來說,企業的創始人對公司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由于企業控制權爭奪的發生企業創始人離職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王麗娜(2015)等人認為控制權爭奪導致公司創始人離職使得許多仍需發展的公司錯過了市場機遇,這也許會令企業股票的價格大幅度下跌,更為嚴重的甚至會發生企業停產、出售等情況.
(二)控制權爭奪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公司的治理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控制權.劉曼琴(2008)認為公司控制權爭奪現象的發生以及轉移會對公司治理的內部以及外部機制产生深刻影響,使得股東大會的監控力量發生改變,从而導致公司的董事會的重構.鄭丙金(2010)等人認為控制權爭奪的發生會使得董事會反思自身的公司治理結構,从而對公司治理現狀進行優化,同時也會著手解決利益分配問題,提高公司運轉效率,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閆佼佼(2016)等認為要解決因為二權分離产生的控制權爭奪現象就要建立高效的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明確各相關利益者的權利和義務、規定公司決策需要遵循的規則及程序,有效解決矛盾沖突,最大限度防止控制權爭奪事件的發生.
四、維護控制權的方法
(一)积极尋求“合伙人”
鄭玉潔(2015)通過研究阿里巴巴和傳統合伙人制度不同的“合伙人”制得出一個上市公司的創始人維護自身控制權的方法.此項制度使得馬云等創始人在經過幾輪融資之后不斷稀釋而股權占比很低的情況下依舊能夠通過多名董事的提名權來控制董事會,使得公司穩定的發展.
謝會麗(2017)等認為,即使經過融資使得第一大股東的股權被不斷的稀釋,但可以通過形成和中小股東的戰略聯盟使得自身擁有超過自身持股比例的股權,將實際的控股權掌握在一個安全的自身可掌控的范圍內.
(二)實施雙重股權結構
雙重股權結構也稱二元股權結構,它能夠分離 流和控制權从而實現對公司的有效控制.有別于同股同權制度,在同股同權的制度下只要持有的股權超過第一大股東就能享有公司的控制權,容易發生控制權爭奪的現象.但在雙重股權結構当中股份被分為高、低兩種 權,高 權的的股份擁有著公司更多的決策控制權.李海英(2017)等人認為雙重股權結構能解決外部投資者和企業創始人之間的控制權矛盾,并且能夠對中小股東形成一定的保護.
五、結論
通過以上的綜述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控制權爭奪的現象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還是創業型上市公司都有此類現象的發生.(2)在上市公司中,控制權爭奪最為常見的就是在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大股東以及職業經理人之間發生.(3)控制權爭奪的發生一般都會产生 的影響,比如使得投資者對公司信心下降,从而使股價下跌,但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使得公司董事會反思自身的治理結構,从而進行優化.(4)控制權爭奪雖然普遍,但也不是沒有維護自身控制權的辦法.公司的大股東或創始人可以积极的尋求“合伙人”以及和中小股東形成戰略聯盟,還可以進行股權制度的創新,確保自身在持有較低股份的同時卻能保證绝对的话語權.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雙重股權結構能夠有效的防止控制權爭奪的發生,但我國法律規定的是一股一權,所以要在國家法律的規定下掌握自身的控制權,維護自身權益.
以上綜述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本文只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爭奪進行了綜述,但在非上市公司是否也存在著此類現象?存在的话,非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爭奪的主要表現方式是什么?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的.(作者單位為哈爾濱商業大學)
文獻綜述論文參考資料:
結論:關于上市公司控制權爭奪文獻綜述為關于對寫作文獻綜述論文范文與課題研究的大學碩士、相關本科畢業論文法律文獻綜述3000字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和相關文獻綜述及職稱論文參考文獻資料下載有幫助。